隨著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的逐步落地,站在風口上的體育產業逐步釋放政策紅利,中國自行車賽事也迎來了好的發展時期,賽事數量呈迅猛增長的態勢。
據統計,我國各地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自行車賽事、騎行活動總量已超過3000多場,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我國騎行行業雖尚處于初期起步階段,但自行車賽事體系已比較完備,從賽事性質上看,既有環青海湖、環海南島等亞洲最級別的職業賽事,也包括環潘陽湖等業務賽事;而從賽事分類上看,涵蓋公路賽、山地賽、越野賽等類別。
騎行所覆蓋的人群十分廣泛,吸引大批愛好者參與。目前我國是亞洲承辦國際自盟(UCI)賽事最多的國家,舉辦的職業賽事呈“國際范”,國際級的自行車賽事去年一共舉辦了9場,位居榜單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都達到了自行車賽事亞洲最高級別UCI2.HC級。整體賽事中以業余選手和騎行愛好者為主的業余比賽占到了八成以上,參與門檻低等優勢大大激發了人們參與到其中的熱情。如下圖所示,去年在內蒙古舉辦的第八屆“五當召杯”全國自行車邀請賽參與人數達到2300多人次,其他的大眾比賽普遍參與的群眾數量也非常多
騎行產業的核心是賽事,目前全國騎行比賽大多都選擇在風景較好的地區,如我國騎行第一大賽事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就在風景秀麗的青海湖舉辦,賽事除了激烈的比賽本身,也給參與群眾帶來了極好的觀賞性。以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為例,賽事的舉辦必將吸引一大批游客前來,游客既能觀賞比賽,又能一覽青海湖的好景色,還能接觸到當地獨特的藏族文化風情,不管對游客本身還是當地發展都能實現雙贏。地方政府對于騎行賽事都表示充分地支持,海南島領導曾公開表示將依托于“環島賽”、“海帆賽”、和高爾夫“海南公開賽”三大海南賽事,拉動體育產業發展的作用,放大賽事經濟效益。而在三個賽事中,根據上海體育學院的評估報告,環島公路自行車賽的經濟效益達到3.7億元,已經遠超過其他兩個賽事的總和。
在國外,如環法、環意、環西等國際級賽事的舉辦都相應地與當地的旅游相結合。在騎行賽事的同時,引入露營、攀巖等戶外運動,以嘉年華的形式吸引騎行愛好者,乃至是旅行愛好者,以賽事為平臺最大化地激發經濟和社會效益。以美國為例,戶外運動帶動相關產業實現了7300多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能占到美國全年GDP的5.54%。此外,類似于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具有旅游觀賞性的騎行賽事包括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崇明島女子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和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等。這些騎行賽事的舉辦,都大大促進了舉辦地旅游業的發展,相應的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播。
根據凱泰資本對于環島賽和國際商業化程度高的賽事對比發現,2014年國際三大公路自行車環賽之一的環西班牙賽,擁有8億的電視觀眾,而當年收入是1.4億歐元。而環島賽通過央視進行部分賽段的直播,收視率為0.8%,全國約有1100萬人在觀看環島賽,擁有各類贊助價值約3000萬元。按照環島賽的觀眾快速增長的勢頭,賽事的IP價值將可與環西班牙賽相類比,加上賽事特許商品和文化娛樂等項目,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在2015年的環島賽中,賽事方與小米社區合作招募了三亞站22名的榮譽騎行車手,吸引了100萬米粉的關注,報名人數超過1萬次,可以看出賽事的跨界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