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戶外俱樂部是非盈利的,后來有的領隊全職帶隊,并從活動經費中收取差價,現在此類商業戶外俱樂部占了主流?,F在除了北京上海,全國各地的戶外俱樂部都呈蓬勃發展之勢,西安、成都,甚至西藏都已經有了100多家戶外俱樂部。
早在2014年,全國有登記的戶外俱樂部就已經超過3萬家。雖然俱樂部已經非常火熱,但從整體發展來說,仍存在問題:
第一、“被人放次鴿子就賠慘了”,重資產運營難以大規模復制。
戶外俱樂部的盈利模式一直比較單一,現在一般靠差價、出售戶外用品等方式盈利。
差價主要指車費和食宿差價。傳統旅行社靠客人購物拿提成,導游每月可有上萬收入,而戶外活動因為是固定價格,所以領隊能拿到的差價也有限,據業內人士透露,許多專職領隊“每個月的收入還不如掙工資高。”
長途旅行利潤高,但成本也高,“去西藏玩十天,成本要小一萬。”做了十年戶外的“靈潤戶外”創始人左京說,“報了名放鴿子,我們賠不起。”
其次,有的戶外領隊靠積累的隊員口碑,出售戶外用品賺取利潤。但產品大部分是假牌子,并且銷量很一般。
再次,因為產品不像普通旅行社那樣標準化,所以戶外活動體驗的好壞,與領隊對目的地的熟悉程度、帶隊能力有很大關系,如此也無法迅速復制。
第二、“民不舉官不究”,資質模糊引發安全隱患。
資質問題一直是困擾戶外俱樂部的大問題。戶外俱樂部的資質是由中國登山協會認定的,戶外俱樂部的全稱應該是“登山戶外運動俱樂部”。
據中國登山協會規定,戶外俱樂部并沒有經營權,事實上,只有旅行社才有旅游經營權。而據專業人士透露,如今網上的戶外俱樂部,大多數連登山協會認定的資質都沒有,但因為滿足了人們出行的需求,所以一直處于“民不舉官不究”的狀態。
參加俱樂部活動的游客,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都需要自己承擔,很難追究領隊的責任。而在旅行社參加活動出了事,旅行社要承擔責任。
還有的俱樂部為了利潤,將客人分包給旅行社的地接社,一旦發生旅行體驗不佳、人員傷亡等情況,俱樂部和旅行社互聯推諉,更難處理。
最終要被旅行社招安?
盡管戶外俱樂部有各種問題,但因為獨特的體驗和平民的價格,所以參加戶外活動的人還是越來越多,以北京為例,有時一次戶外活動能有近兩百人參加,再加上有利可圖,所以許多人把它當成了一項事業來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向:
一、成立正規旅行社。正規旅行社的注冊需要大量資金和財稅等人力,只有那些準備長期大規模發展的戶外俱樂部才會成立旅行社。上海的稻草人旅行社最早就是稻草人戶外運動協會?,F在,稻草人旅行社仍然做無購物的深度體驗游,雖然價格明顯高于普通跟團游,但每次活動人氣都很旺,現在已經有了新西蘭、西班牙等國際長線。
二、服務延伸。由于普通戶外活動利潤低、風險大,有的戶外領隊便開拓新的業務渠道,公司戶外拓展業務是一個方向,靈潤戶外的左京現在就在房山建立了企業拓展基地,效益可觀。
三、做綜合性平臺。
小結:以目前中國“半青不紅”的經濟狀態來說,戶外俱樂部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對自由旅行的向往。但俱樂部因為資質混亂等問題,發展又受到限制,目前國內也沒有要整頓戶外俱樂部資質的跡象。
無論如何,消費需求是擋不住的。我們當下正在經歷歐美人經歷過的戶外運動旅游萌芽、增長、爆發的階段,但并不是單純的復制這一過程,相對于別的國家,戶外旅游從增長到爆發的時間窗口將更短暫,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