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折疊床于1986年在湖北省荊門市十里鋪鎮王場村包山2號楚墓出土。拼合后通高38.4厘米、長220.8厘米、寬135.6厘米。個中床欄高14.8厘米、床屜高23.6厘米。雙方床欄中心留出57.6厘米的缺口以供上下,缺口雙方雕欄均呈臺階狀縮短。折疊后床架長137厘米、寬15厘米。木質。整床由床身、床欄和床屜三局部組成。每半邊床成分別由床檔、床枋、檔枋連嬌木、橫棖構成。整床共6根撐。中橫棖由兩根形制完全一樣的木枋勾連構成。床欄由橫欄、豎欄和加固欄的竹片和木質立柱組成。竹棍穿連四排橫欄,組成方格形床欄。床身中部不設床欄。床屜木質,高18厘米。由立柱和足座組成。足座均用長方形條木做成,上留透穿圓卯眼,經便立柱接。該床通體黑漆。改窗的折疊辦法是:先略向上提起安卯孔之中橫棖,然后將短連枋鉸一端床枋先行內折,挨近床檔,再另將一則床枋內折,挨近另一側床枋即折疊終了。它是我國當前發現古老的折疊床。